近日,关于自来水中亚硝胺的争论甚嚣尘上,有的说致癌,有的说安全,有的说超标,有的说问题不大,亚硝胺到底是什么鬼?有可能彻底杜绝这个东西吗?
事情起源自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国家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公布的检测报告,其对全国饮用水系统中“亚硝胺类消毒副产物”的检测结果显示,我国饮用水中检出9种亚硝胺类物质,是世界上亚硝胺最为多样的国家。
第一个问题:亚硝胺怎么来的?
自来水厂消毒通常会使用含氯消毒剂,在氯的作用下水中的少量污染物会变成消毒副产物,其中部分有机氮化物可以变为亚硝胺类物质。
氯是最廉价且相对安全的消毒手段,多年来始终找不到它的替代品,因此亚硝胺等微量消毒副产物也无可避免,世界各国无一例外。
许多人说,我们不关心它是怎么来的,我们只关心它是怎么没的。
第二个问题:亚硝胺可以被“消灭”吗?
首先,根据研究报告,亚硝胺可以被过滤和吸附。但是,想要做到彻底消除,不说其技术难度有多高、其成本会有多大,将其消除的必要性也成疑。要知道,人体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代谢排除亚硝胺的,而我们的生活中其实也处处可见亚硝胺的身影:
1.腌腊制品中含有较多的亚硝胺类化合物。
2.另一项研究中,在火腿中检测出了多种亚硝胺类化合物,平均含量达到 8500 ng/kg。
3.烟草也是亚硝胺的重要来源之一,一根烤烟的亚硝胺含量可以达到 200 ng 以上。
理化学界有句老话,“抛开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资料显示,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饮水中二甲基亚硝胺含量的推荐值为100纳克/升。“换算成重量单位的话,只有0.1微克——这是一个微量的化学物质。”
北京公众健康饮用水研究所研究员赵飞虹表示,此次研究提供的100多个数据里,没有一个数据超过了世界标准值,其含量甚至不足世界标准值的一半,远低于加拿大、澳大利亚的国家标准(分别是40纳克/升、100纳克/升)。“这意味着,我们饮用水的亚硝胺含量大都是达标的。”
第三个问题:既然消毒产生亚硝胺,不消毒可以吗?
目前,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把“亚硝胺”列为B类,对动物而言具有强致癌性,而对人类为可疑性致癌物。
“不可否认,亚硝胺是一种危险的化学物质,但不能完全抛开剂量,来讨论亚硝胺的毒性。”国内一位权威饮用水专家指出,实际上,饮用水中涉及的亚硝胺含量很少。
最为重要的是,我国饮用水的国家标准正在逐步完善。北京生态文明工程研究院副院长贾卫列提到,2015年开始,我国对饮用水强制实施新“国标”,相关检测指标已由35项增加到106项,总体上与世界卫生组织的水质标准接轨。在实际操作层面,自来水厂严格依据《标准》规定,一旦水厂不能保证出水符合国家标准,会停止出水。
目前大多数学者的观点是:包括亚硝胺在内的自来水消毒副产物并不会对健康产生明显影响,但是如果不消毒,带来的危害可能更大。
最后一个问题:清华大学的这份调研报告到底意义何在?
其实在“自来水致癌物”谣言纷纷之际,相关专家说过:“不用担心。这只是个科研,科研当然是有意义的。”这样的回复让不少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疑上加疑,觉得专家敷衍了事。
其实,科学调查的目的正在于在既有的基础上增强生活用水的安全性、健康性。如何能在饮用水安全的方面同时兼顾健康与经济,这不是一人一时之功。记者联系到此项研究的主要成员陈超副研究员,他也公开强调,相较于国外,我们的饮用水中亚硝胺检出情况还是比较严重,需要尽快研究和进行工程改造。
多位专家也表示,保证饮水安全,仍然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可在以下三方面进行工作:
改善消毒方式。转变消毒技术和方式,从技术上而言,是能够去除掉亚硝胺的。也可借鉴国外,利用紫外线消毒法。
减少水源污染。应加大对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禁止污水进入;水源地的水最好经过湿地处理,保障水质;企业应加大污水处理能力,公民更要增强保护生态的意识。
资源重复利用。农村地区应注意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减少水体中的氮含量。企业也应将有机氮进行无害化处理,转变为液态肥。
最后,专家也提醒市民,亚硝胺不会对日常的饮水造成影响,但对于水质污染较严重的地区,可在水龙头或水管上,安装具有活性炭的过滤器,减少亚硝胺含量。
<编辑.陈众>